- 信息来源: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- 发布日期:2025-08-14 09:09
- 浏览次数:
今年以来,姜堰区创新构建归集更新、筛查比对、数据共享、AI智能分析“四项机制”,形成公共数据赋能“四张清单”,为基层治理、民生服务等工作提供坚实数据支撑,推动社会治理从“人治”向“智治”转变。
“归集更新”机制,筑牢数据基座。明确目录范围,梳理《基层比对事项需求清单》和《高使用价值公共数据目录清单》并对外公布,各责任部门严格按规范编目,确保目录要素完整、内容全面、名称规范。明确归集渠道,加强与上级沟通,推动覆盖广、更新及时的结构化数据精准回流,并要求各部门将自建系统数据推送至公共数据平台,无法直接推送的通过部门前置库上传。明确上传格式,明确数据上传格式需符合目录数据结构,建立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审核。明确更新时间,要求落实动态更新责任制,按“数据清单”规定周期及时更新数据,保障数据时效性。
“筛查比对”机制,提升数据效能。通过收集需求、构建模型、定期比对和反馈结果,实现数据精准应用。依托市级公共数据平台,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“AI比对”筛查模型,如在“最低生活保障资格审核”中,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多维度交叉验证。同时,按“需求清单”周期定期开展比对,形成《公共数据赋能比对完成清单》,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,部门核实后再反馈至基层单位。
“数据共享”机制,畅通流通渠道。需求部门经本部门首席数据官同意后提交共享申请,由区级数据部门分析研判并视情况共享。公共数据平台已收录的,10个工作日内明确共享方式或出具不予共享说明;未收录的,协调数源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归集,逾期未答复视为同意。同意共享后,需求部门可通过前置库调取或自建系统对接获取。
“AI智能分析”机制,强化数据洞察。借助公共数据展示平台,实现多维度数据洞察与智能预警。在政务信息化系统分析方面,通过算法模型监测关键资源占用率,生成年度资源消耗热力图,为资源优化提供依据;在数据归集共享情况分析方面,实时监控更新时效、使用频次和质量合格率,生成相关展示图并智能催办或提醒;在数据指标分析方面,形成指标地图,利用“AI大模型”定期研判各镇街数据,为决策提供支持。